在东北的商业传奇中,有这样一个人,他的名字曾一度如雷贯耳,却又在成名之后,因一场惊天骗局而沦为阶下囚。
不仅投资赵本山电视剧,还豪掷182万购买手机号,而更令人不敢相信的还是他编制的“造林神话”,曾让三万人深陷其中。
陈相贵出PG电子产品生于黑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,年少时的他便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,退伍后他放弃了安稳的工作分配,拿着仅有的复员津贴,一头扎进了商海。
最初,他在洗衣粉厂做销售,凭借着自己的伶牙俐齿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很快便摸清了营销的门道。
他察觉到,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闭塞的年代,巧妙的包装和宣传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,于是他创办了校办日用化工厂。
从其他工厂低价购入洗衣粉,重新包装成“8分钟”品牌的小包装,以新颖的概念和实惠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市场,短短几年间,便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随着生意的逐渐稳定,陈相贵的野心也愈发膨胀,洗衣粉生意带来的利润已经无法满足他对财富的渴望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听闻了赵本山筹备拍摄《刘老根2》却资金短缺的消息,陈相贵敏锐地意识到,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,既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,又能为自己未来的商业布局埋下伏笔。
于是,他通过代言人高秀敏的引荐,找到了赵本山,陈相贵出手阔绰,不仅为剧组带来了几十万的资助,还提供了一辆奔驰和一辆加长林肯供拍摄使用。
就这样,陈相贵摇身一变,成为了《刘老根2》中正直的马书记,这一角色虽然戏份不多,但却让陈相贵成功地在大众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,为他后续打造自己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础。
在电视剧中露脸后,陈相贵尝到了“明星效应”的甜头,他深知要想让自己的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张,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制造话题和吸引眼球。
此时,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也正好映入了他的眼帘,陈相贵认为,这是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商机。
不久后,他就成立了“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”,宣称要在长江以北14省造林1500万亩,喊出了“万里大造林,利国又利民”的口号。
为了让这个项目看起来更加靠谱,陈相贵可谓煞费苦心,他斥资60万租下400亩奢华庄园作为接待处,花50万购置5架废旧飞机摆在庄园里充门面,营造出一副实力雄厚的假象。
在当时,这个举动引发了极大的轰动,人们纷纷对这个出手如此阔绰的老板产生了好奇和敬畏之心,开着150万的悍马在沈阳街头招摇过市,更是让他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。
陈相贵深谙宣传的重要性,他在全国400多家媒体投入5000万广告费,铺天盖地的广告让“万里大造林”的名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。
为了进一步增强可信度,他邀请了高秀敏等明星为其早期的洗衣粉品牌代言,借助明星的影响力为自己站台。
在“万里大造林”项目上,他更是不遗余力,不仅邀请杨澜等公众人物拍摄宣传片,还组织大巴车拉着投资者前往内蒙古林场考察,现场展示树苗种植。
在考察过程中,工作人员会热情地向投资者介绍树木的生长情况,并信誓旦旦地承诺,只要投资购买林地,8年后就能获得高额回报,投入26600元,8年后预计产出16万元,相当于投资的6倍多。
对于那些心存疑虑的投资者,工作人员会耐心解答,从木材市场的前景到林地的增值空间,说得头头是道,让许多人逐渐放下了戒心。
陈相贵所承诺的高额回报根本无法实现,每亩林地的实际承包成本仅2 - 30元,而他向投资者出售的价格却高达数千元。
所谓的优质树苗,成活率极低,护林工人直言“18年也成不了材”,为了维持这个骗局,陈相贵只能不断地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,用新投资者的本金支付旧投资者的“收益”。
一旦新投资者的数量减少,资金链就会面临断裂的风险,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了这个项目的不对劲。
一位曾在《阜新晚报》栏目采访过陈相贵的资深传媒人王德印,在成为陈相贵的助理后,不到一年时间就发现了公司布下的阴谋,果断离职。
并在媒体新闻上公开质疑陈相贵的公司有问题,陈相贵得知后,私下联系到王德印,承诺给几十万块钱,希望王德印不要再发声。
在金钱的诱惑下,王德印同意了,可让人没想到的是,陈相贵却立马向公安机关报案,以“敲诈勒索”罪,把王德印送进了监狱。
这件事之后,陈相贵更加谨慎地行事,继续疯狂敛财,但纸终究包不住火,林业部门在接到群众举报后,对此进行了调查核实,发现确有其事,立即发了一封函件。
陈相贵对此事很快地做出了回应,并按要求做出道歉,面对记者追问的高利润回报,陈相贵却推脱说这是业务员个人行为,与他无关。
然而,这并不能掩盖他的罪行,随着国家加强金融监管,民间资本流动性收紧,陈相贵的“万里大造林”项目终于难以为继。
2007年,投资者们发现承诺收益无法兑现,愤怒的人群围堵公司总部,甚至冲击政府机关。
警方迅速介入调查,掌握了陈相贵等人非法集资的大量证据,最后被告人陈相贵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,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亿元。
这场骗局涉案金额达12.79亿余元,涉及全国12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3万余名购林客户,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
许多人辛苦积攒的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,有的家庭甚至因此陷入了经济困境,引发了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。
2014年,陈相贵因狱中表现良好提前出狱,出狱后的他似乎并没有彻底放弃曾经的“商业梦想”。
他再度投身商海,在抖音、快手等平台活跃,试图复制过去的“营销神话”,他创办了“省一半”等项目,宣称能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。
然而,曾经的“大骗子”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,他的新尝试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,这些项目大多以失败告终。
如今的陈相贵,虽然偶尔还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,但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,他的名字更多地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反面教材。
提醒着大家在面对各种投资诱惑时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要被表面的繁华和虚假的承诺所迷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