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的大方镇上福村山清水秀、一河两岸绿茵蔽日。8月横基坑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藤蔓遍山野、果实坠满枝,甜蜜的味道弥漫山间田野。
去年底以来,郁南县大方镇利用整治违规种植挖根类南药行动契机,以“百香果+乌榄树”间种,“一地两用”“以长养短”新模式,探索本土农产品发展新路。在做好生态复绿、产业升级的同时,达到村集体、合作社、农户三赢的目的,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水土保护、零散土地利用提供新思路、闯出新路PG电子官方网站介绍子。
走进种植示范基地记者看到,藤架上一个个、一串串硕大的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,农户们正在进行采摘、打包工作。“‘钦佑K99’黄金百香果具有果形大、甜度足、产量高、采摘期长等特点,非常适合粤北地区种植。同时当年种植、当年结果及近6个月的采摘期,也易为农户接受。目前我们用本地特色农产品乌榄与百香果间种,‘一地两用’‘长短互促’的模式收到明显效果。”上福村有关负责人说。
今年56岁的村民卢光胜,多年来一直在广州从事装修行业工作,去年九月,在了解到家乡成立合作社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后,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。12月,卢兴盛加入合作社,开启自己的创业路。“今年第一批百香果约1000斤,通过网上销售已售罄,价格在8至15元/斤,市场反响很好,可谓是供不应求。第二批果近两天可以采摘,网上预订、回头客咨询的都很多。今年采摘期7到12月,保守预计亩产在3000斤以上。同时我们间种的乌榄三年后可以结果,到时又多一笔收入,看来我回乡创业的路没有走错。”卢光胜笑著说。
据了解,去年以来,面对挖根类南药整治后的产业转型难题,大方镇党委提出“支部领办产业,扩大特产优势”的破题思路,镇委书记先后带队前往广西和周边苗场考察调研,与广西钦州农科所、大方镇莫泉果苗场分别合作引进“钦佑K99”优质黄金百香果种苗2.1万株、乌榄树苗700株,以并争取驻镇帮扶资金投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。以“村委+合作社+用户”模式开启产业新方向。据悉,目前大方镇两个基地共间种百香果19500株、乌榄650株,今年均取得可观效益。为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收“双赢”提供可复制、可借鉴的村级样本。
走进大方镇上福村的助农直播间,村干部、抖音号《村级情报站》主播张玉冰正在为大家介绍大方镇百香果。据她介绍,目前销售全部是大果,价格15元/斤,直播间里主要是回头客多。
大方镇地处山区,交通不便、物流滞后、电商薄弱等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痛点。为此,镇党委政府多维度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,积极邀请高校“百千万工程”青年突击队,在乡村直播间开展线上平台直播销售,观看人数超过1.2万人,乡亲能人参与包装设计与品牌故事挖掘,显著提升附加值,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扩面宣传,通过线上渠道将百香果直销全国市场。镇村党组织精准把握契机,充分借势“黄皮节”等大型活动平台,组织党员示范户与经营户现场设点展销,以“鲜果直售+冰饮制作”的方式进行推广,大幅提升品牌认知度与影响力。同时,村党支部积极对接本地企业,签订保价回收协议,解决产业发展“后顾之忧”。
“现在我们经常都会到合作社、直播间、果场看看,学习经验,这个产业市场前景、价格都非常好,种植技术也有保障,我准备今年底种植30亩。其他村民也都有类似想法,希望形成一个品牌产业。”上福村村民卢林新说。
产业创新的成功,让大方镇种植户、村民打开眼界、开阔了思路,村委、合作社乘势而上,在种苗、技术、产品回收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,带动村民投入产业发展之中。预计到明年,全镇百香果种植扩大到300亩以上。大幅解决整治违规种植挖根类南药地后土地再利用、村民增收问题。
在党组织坚强领导和党员示范带动下,生态友好的百香果与乌榄树成功替代了巴戟天种植,实现了生态复绿与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。未来,郁南县大方镇将继续立足山区实际,以党建为引领,深化双产融合,为实现“三年初见成效”注入“硬核支撑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