载春华秋实,在“两山”理论的科学指引下,三晋大地生态画卷徐徐铺展。坐落于吕梁山北段、黄河流域“几字弯”东岸的黑茶林局,作为省直九大林局之一,始终以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为导向,深耕
“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。”黑茶林局始终将党建作为引领生态建设的“定盘星”,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为林草事业发展注入强劲政治动力。
理论武装常态化筑牢思想根基。2022年以来,黑茶林局累计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、专题研讨、读书班等各类学习活动50余次,推动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100余场,实现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全覆盖。通过一本本笔记、一次PG电子客服中心次研讨,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思路,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持续提升。
组织建设规范化夯实战斗堡垒。严格落实 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。2022年以来,新成立3个党支部,发展党员及预备党员44名,完成11个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。在造林一线个党员先锋岗、组建4支党员突击队,推行 “主题党日+生态实践”模式,组织党员参与造林巡查16次,让党旗在生态建设一线高高飘扬。在党建引领下,工程合格率提升至100%,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。廉政建设长效化涵养清风正气。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清廉机关建设实施方案,开展廉政专题党课、警示教育大会
10余次,对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监督。建立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台账和廉政风险动态管理机制,通过谈心谈话、批评教育等方式筑牢廉洁防线,确保每一项生态工程都成为“阳光工程”“廉洁工程”。林长掌舵:织密资源管护 “防护网”
“山有人管、林有人护、责有人担”,林长制的全面落地为黑茶林局生态治理装上了“加速器”。通过构建“三级林长
+网格化管护”体系,让每一寸绿都有了“监护人”。制度体系实现“全覆盖”。出台林长制“一方案五制度”,设立局级林长
6名、场级林长35名、站级林长35名,形成 “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”的责任链条。各级林长累计巡林超过1200次,深入一线发现并解决森林资源保护、防火防虫、工程建设等实际问题56个,148.2万亩林草资源实现网格化管护“无死角”。协同治理凝聚“强合力”。主动与驻地各县林长办、检察院、森林公安局等单位建立联席会议、信息通报等深度融合机制,形成依法治林强大合力。林长制办公室充分发挥“提醒函、督办函”利剑作用,年均下发提醒函
2份,推动疑难问题高效化解,筑牢资源安全屏障。绿化攻坚:厚植黄河流域 “生态底色”
“绿进沙退” 的蜕变,是黑茶林局践行 “扩绿、兴绿、护绿” 三绿并举的生动注脚。
2022年以来,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2万亩、封山育林36.25万亩,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9.4%,活立木蓄积达440万立方米,吕梁山绿色宝库愈发充盈。流域治理打造“示范样板”。
2024年,整合困难立地造林、废弃矿山治理等6类项目,在岚河流域实施箭杆沟综合流域治理工程。以209国道为线、岚河流域为面,采取“以线带面、流域推进”策略,治理面积1.47万亩,成为全省国有林场培训会现场推广的标杆工程。2025年,紧扣国家“三北” 六期工程攻坚部署,确定“营造林工程质量提升年”,规划5大综合治理区,30%工程量打造成局级精品工程,实现“治理一片、成林一片、提质一片”。全程监管确保“造林实效”。创新推行“三员进工地”制度,选派
20名工程管理员联合林场施工员、第三方监理员,分片包干214个施工网格,通过微信水印打卡实现监管100%覆盖。新造林地同步落实专职管护人员,签订“三年管护责任书”,将管护成效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,形成“造—管—评”闭环机制,让每一棵树苗都能茁壮成长。科技赋能:激活生态发展 “新动能”
“向科技要效益,向创新要动力”,黑茶林局以科技兴林为抓手,推动林草事业从“粗放管理”向“智慧精准”转型,为生态建设插上科技翅膀。
技术创新降本增效。全面推广无人机运苗、径流整地、覆盖PG电子客服中心保墒等实用技术,创新“
3+1+3”造林抗旱技术,大幅提升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。建立智慧苗圃管理系统,在优质乡土树种培育、机械化生产作业等方面取得突破,让科技成为造林质量的 “稳定器”。科研项目夯实根基。与林草科研单位深度合作,高标准实施
3个国家级、3个省级科研项目。2022年以来,累计申报省级良种7个,重点推进油松、落叶松等乡土树种良种选育,省级林木良种在育苗和造林中的推广应用率达85%,为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种苗保障。智慧管护提档升级。与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院合作,建成林草资源核心数据库、智能巡护系统、森林防火预警指挥系统等智慧平台。在交楼申中心林场试点无人机智能管护系统,构建 “空天地网” 一体化管理新格局,该模式已在
224种动物、806种植物的家园,让生物多样性成为生态质量的 “晴雨表”。专项执法筑牢“防护墙”。持续开展“清风行动”“网盾行动” 等专项执法,累计清网清套
120处,严厉打击非法猎捕、采伐等破坏行为。配合省林草局立案查处违法占用林地案件6起,涉林案件查处率100%,形成强大震慑。精准监测捕捉“生态密码”。在石桥林场等重点区域布设
50台红外相机,对华北豹等旗舰物种开展常态化监测,成功记录林鹬等新物种影像资料。建成中寨林场1000米自然教育小径和100平方米自然教育课堂,让更多人走进自然、了解生态。基础建设夯实 “保障网”。完成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工程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设施维护更新,完善黑茶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,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、有址可依。森林保险覆盖
124.14万亩森林资源,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267万元,增强生态抗风险能力。绿富同行:拓宽 “两山” 转化 “新路径”
“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”,黑茶林局立足生态优势,培育绿色产业,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。
2处、保障性苗圃3处、林木种质资源库1处,苗圃总面积达3200亩,年培育各类优质苗木800万株,为全省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种苗支撑。林下经济助农增收。培育“黑茶药茶”“林菌”“林蜂” 等特色产业,建成野鸡山林场
720亩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河口林场200亩林地中药材种植基地,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参与,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,让林下土地 “生金长银”。康养旅游起步发展。依托饮马池、白龙山、黑茶山三大景区资源,完善河口、中寨林场森林康养体验中心(总面积
1102平方米),打造集绿色生态、彩色景观、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,让生态美景成为 “摇钱树”。民生为本:凝聚干事创业 “向心力”
“人心齐,泰山移”,黑茶林局始终将职工冷暖放在心上,解决急难愁盼问题,让队伍更有凝聚力、战斗力。
50名)、职工健康体检 “一年一检” 等暖心行动;完成144户老旧小区4万多平方米外墙保温加装,冬季室温提升2度左右;为156名野外巡护管护员落实雇主责任保险,465名职工完成企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。文化建设聚合力。建成“局史馆”“廉政馆”“标本馆”“交楼申中心林场场史馆”,形成“四馆一基地”文化矩阵;常态化举办 “黑茶山” 杯球赛、职工趣味运动会、生态建设成就展等活动,职工获得感、幸福感显著增强。
遗留问题破难题。采取 “林场负责、林局兜底、领导包场、党员包户” 形式,为 “一次性安置人员” 提供劳务岗位、医疗救济;全局副科以上干部年均捐款
4万余元,结对帮扶14名困难人员,补缴养老保险3万余元,林区保持和谐稳定。结语:书写 “两山” 实践的黑茶新篇章
从荒山秃岭到郁郁葱葱,从资源管护到绿色发展,黑茶林局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,在吕梁山腹地镌刻下践行“两山”理论的深刻印记。如今的黑茶林区,既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,也是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窗口,更是林草工作者踔厉奋发的奋斗热土。